我相信用户体验将是未来网络技术的关注点

我相信网络在生活中的影子最终将越来越淡化,就好像我们每天都喝水一样,虽然没人注意每天喝过几次水.

所谓网络的好坏如何评价最终将改变为用户体验的好坏——即使网络本身各种各样的指标看起来烂到家了.最终用户的体验是可以接受,甚至觉得挺好,那么这个网络就是好的网络。同样,即使一个网络一切指标看起来都很好,但是最终用户的体验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那么这样的网络不如没有。

ski

今天和朋友们去郊外滑雪一天.今天玩得要比去年滑雪好很多,请了个教练学习了一下基本的技巧.终于知道如何正确的在雪道上控制速度,也能在比较慢的速度下滑出S型了。等今年年底再去滑雪,希望能早日顺利在中级道上滑行。

郊外空气很好,心情很放松……

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应该是同步的

今天在youtube上看到了一部讲Cisco IP Communication和Human Network的广告短片。看这个短篇的时候一直在想为什么IPT的解决方案在国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广泛应用。我很清楚在校园网目前要部署IPT相关的解决方案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不论是技术的还是人的问题。但是以前从来都没有试图换位思考过,如果作为一家设备或者说方案提供商,应该如何去做。

其实一个技术能否得到推广并应用,技术本身的占的因素也许只有30%。一个好的技术如果没有适合使用的场景,也许并不能得到发展。当然,并不总是产业的需求来推动技术发展的,我相信有些情况下技术的诞生也会改变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型,比如曾经的蒸汽机和几年前的互联网泡沫。

留2个短片在最后,或许每个人看过之后都会有不同的思考。

 

谁说同一个设备不能在两个接口设置一样的IP地址……

可能是由于晚上去游泳的缘故,感觉回到家后头脑清醒了很多,而且睡不着。
看遍了sina sohu之类的网站,觉得内容没什么意思,于是就去翻cisco的文档Embarassed

这几天一直在为一些跨多台设备(L2-L3-L3-L2)的应用犯愁,曾经试图想用MPLS解决问题,可惜设备本身功能有限,不能很好的支持。

在瞎折腾的时候忽然想起了这样一个问题:同一个设备的2个接口故意设置成一样的IP是否可以呢?  折腾之后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对接口分别设定不同的vrf就行了。
3750#sh ip route vrf testtest
Routing Table: testtest
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
       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
<omitted….>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172.26.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
C       172.26.2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Loopback64

3750#sh ip route
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
<omitted….>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172.26.200.5 to network 0.0.0.0
C       172.26.24.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Vlan624

不过show ip interface brief似乎不能很好的区分interface所对应的vrf,乍一看还以为出问题了呢……
3750#sh ip interface brief
Interface              IP-Address      OK? Method Status                Protocol
Vlan1                  unassigned      YES NVRAM  administratively down down
Vlan624                172.26.24.254   YES NVRAM  up                    up
<omitted….>
Loopback64             172.26.24.254   YES manual up                    up

其实很简单的问题,但是还是记录一下,作为自己开始学习MPLS技术的第一步Tongue out

随心去旅行

放假了,一直都想出去玩.不过无奈的是每天都要拿出几小时的时间来继续准备lab实验,没办法,busy for living,呵呵……

周末空闲的没事,去逛了书店,就像上高中时那样,在书店中四处翻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除了涉及技术的图书。

其实除去每天想着那些并不枯燥的技术之外,我是很喜欢四处玩的。还在上学时,打工挣来的很多钱都被用来四处旅行了。 从书店买了本2007年版的中国自助游,在目录上把自己去过的地方都标记出来——忽然发现自己还有2/3值得去的地方没有去。看着去过的地方的介绍带来的是美好的回忆,想着那些还没有去过的经典,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Cool

liukang=liukang->next;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