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网络生活-技术及随笔

RFID passports?

今天上网看到了一篇文章:RFID passports take off | CNET News.com 感觉有些意思。如果以后所有人都随身携带了一个能源成识别自己信息的设备,那么整个社会基本上没有隐私可言了(当然,如果大家都不在乎,那也无所谓)。似乎一切技术都朝着让社会更加开放发展着,沟通的障碍越来越小,最终估计真的要实现一想就通的网络了,呵呵……

Penguin, be a real networker

这几天一直在给某个地方做定制培训,本来要讲交换相关的技术,结果几天就把BCMSN的内容讲完了。由于培训是事先谈好次数的,只好自己新准备些内容。不想自己做幻灯片,于是直接拿了以前在networkers上听过的幻灯片来讲。

这几天尝试讲了如下的内容:
NMS-2001 Network Troubleshooting Tools and Techniques
RST 1161 Introduction to IP Multicast
NMS-1204 使用CISCO IOS IPSLA技术进行网络性能管理

感觉networkers中大多数的1开头的和2开头的课程还是比较容易去讲的,3开头的课程能理解,4开头的课程基本不知道在说什么…… 继续加油,争取把3开头的课程也能像1,2开头的课程那样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的表达出来。

100M确实到不了100M

今天在Spirent的Ethernet Protocol Reference上看到的一个讲解有效吞吐率的小资料。

假设在以太网上传输的数据frame长度全都为64bytes(当然现实情况一般不会这样……),那么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最大速率按照下面公式计算:

Line Rate(单位:bps) / ( 8(单位换算:bits/byte)*(64+20)bytes/frame )

如果是100M的以太网,计算结果为148810 frame/秒。公式中的20是指每个frame中的Preamble/SFD(8 bytes)以及每个frame之间的间隔(12 bytes)。

对于以太网传输的有效吞吐率计算公式如下:

Frame size(不含FCS位) * 线路速率(单位:bps) / (Preamble/SFD位长度 + Frame size(不含FCS) + FCS位长度 + 每个Frame之间的间隔)

对应的100M以太网计算:60*100 /(8+60+4+12) 结果约为71.4Mbps

由此可见,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在以太网上充斥着64bytes长的小包,传输效率会极度下降。

购买了IM+

今天终于下决心买了IM+® Mobile Instant Messenger。对比了几个能在symbian上用的im客户端,感觉im+做的要相对更好用一些。曾经想买第一个用过的im客户端:agile messenger,但是agile messenger是按年收服务费的,而且转移到别的设备上用似乎很麻烦,而im+可以在网上自助把已经输入序列号的设备取消,并转到别的设备上激活使用。并且从界面上看,im+似乎也更好看一些。

以后使用手机上网的机会会更多了,Penguin always onlinepenguin

Now Van!

nowvan bus

今天接到电话通知说Cisco准备的流动展示中心开到了信息管理学院。午饭后和PP一起从学校跑过去参观了一下。

在展车上主要展示的Cisco Unified Communications相关的内容。感觉展车本身内容还是比较新颖的,可惜由于环境比较小,每次参观的人数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这次给我们讲解的Cisco工程师是曾经在ISR项目上负责我们的dazhi,遇到了熟人在演示结束后还能随便聊聊,感觉非常开心。

网络恢复了

昨天晚上20点,校园网中心机房恢复供电了。这似乎是我来到学校后断网时间最长的一次,从10月1日早8:00断到3日晚20点。

这几天什么文字都没有写 ,虽然基本上每天也都在上网,但是什么都懒得写。每天的睡眠时间超过了14小时,稍微觉得有些无聊的时候就躺着睡,而且很快就能睡着。醒来之后发现什么都不用去想,什么都不用去担心,于是又躺下继续睡觉……好久好久都没有这么放松了。Tongue out真希望每年有一段时间能完全不用担心网络的事情,或者即使出了故障也不会告知我,能有一个真正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