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网络生活-技术及随笔

Google中国的黑板报

Google 中国黑板报

 今天在上网使用Google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在中文Google首页上增加了这么一个链接Google黑板报,里面的内容好像都是Google员工中的华人写的,看起来很有意思。记得很久很久以前看过Google的英文blog

Google越做越大了,从一个简单的搜索引擎逐渐发展到邮件、IM、广告、社区……以及传言中的操作系统。其实这也是新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文化发展的过程。

对于一个技术人员来说,或者更直接的说,对于我自己而言,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并且去创造的penguin go..

深夜和boss聊天

今天由于工作的原因心情有些不太好,给boss写了封信抱怨了几百个字……晚上在网上遇到了boss,聊了很多事情。虽然让我心情不好的事情不是很快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和boss聊天真的能让我暂时得到一些解脱,至少是心理上的解脱……Frown

[转载] 2006年2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

只是引用一段新闻,对此不加任何的评论,引用仅表示我对该发言内容的关注。 引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06年2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

…  

问:关于缅甸总理访华。中缅双方是否将谈铺设输油管问题?是否将签署石油合作协议?有人批评Yahoo及其他互联网公司为拓展在华业务而对其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过滤,一些美国议员拟起草议案对这些公司进行约束。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会谈还没有举行,我不想对会谈情况进行猜测。从中缅近年来的经贸合作情况看,能源领域是中缅两国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至于双方这次是否将就能源合作进行交流和探讨,还要等会谈结束后才知道。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最近也看到了很多报道。有一些媒体和人士就GOOGLE和YAHOO的有关情况对中国进行批评和指责,我想他们可能对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政策并不清楚。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大家都在中国生活,相信大家对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包括对互联网用户的迅速增加等事实非常清楚。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有70多万个网站,约有1.1亿网民能顺利、迅捷地在网上获得信息,这些数字还会继续增加。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与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同时,网上也出现了一些有害的甚至违法的内容,其中有些内容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各国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政策和法规。同样,中国政府也依法对互联网进行管理,尽可能限制那些违法、违背社会道德,尤其是对青少年有害的内容在网上传播。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护广大公众的利益,是合情、合理和合法的。外国公司如要在中国进行运作,也应该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

为什么Ethernet最小的MTU是64?

今天听关于CCNP BCMSN (Building Cisco Multilayer Switched Networks)的时候有一个疑惑,老师在课程中也没有讲的很明白:为什么在以太网中最小的MTU是64?
根据IEEE 802.3规定,一个典型的以太网帧是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

Preamble (7-bytes)Start Frame Delimiter (1-byte)Dest. MAC Address (6-bytes)Source MAC Address (6-bytes)Length / Type (2-bytes)MAC Client Data
(0-n bytes)
Pad
(0-p bytes)
Frame Check Sequence (4-bytes)

其中Pad部分是可以变长的,从Dest. MAC Address (目的MAC地址)至Frame Check Sequence (FCS检查位)最小长度为64byte,这是为什么?目前我从网上还没有找到答案,以前的网络课程上是否讲过我也记不得了……

另外补充一下,我们现在使用的以太网技术是ethernetII,在这个网站上有最基本的介绍。

CCNP的老师更换了

今天去上课,得知CCNP的老师更换成另外的新人了,结果BGP糊里糊涂的就算讲完了,这么讲似乎也太对付事情了……
有种非常遗憾的感觉,樊老师的CCNP是我听过的讲的最认真最细致的了,上课的时候竟然能非常有自信的把很多debug命令打开,给我们分析里面的每个参数具体是什么含意,以及如何才能读懂这些参数……
唉,人才就这么流失了……如果学校里面没有什么见鬼的只有博士才能留校任教的规定,我真想把他挖过来。我忽然明白了高中物理老梁的一句话,他曾经说过,在中国有很多有本事的人,但是他们没法最好程度的发挥出来。确实如此。
希望樊老师未来一切顺利,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和他一起合作。

网络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

今天在网上找到了很多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的联系方式,于是在IM上四处加人……还不错,好几个人正好都在线。当年在一个教室里上课的同学们如今分散在了地球的各处,从赤道到北极圈,真是哪都有……但是通过网络我们就如同当年上课的时候传递纸条一样可以方便的交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