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才问题5的思考

刚才留下了一个问题,即“在spoke端需要互相map对端的link-local地址,从上路由表上可以看出路由器到达其他spoke loopback0接口的下一跳地址为其他spoke路由器的link-local地址。对于这个现象我存在疑问:在关闭frame-relay inverse-arp的情况下,spoke端互相map link-local地址实在是很麻烦,尤其在spoke端多的情况下,新增和减少spoke端都会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

其实这个问题在IPv4的环境中同样存在,在IPv4的环境下spoke上看到的其他spoke的下一跳地址是接口的地址,只不过IPv4建立OSPF邻居,发送OSPF update都使用的是接口地址,而没有link-local地址的问题。如果在spoke上不做frame-relay map同样无法将数据送出(封装失败)。

我觉得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有可能需要启用inverse-arp,以便保证灵活扩展。没有做过广域网的工程,不知道真实情况是如何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